视力保护色: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黄河尾闾奏响经济发展“春之声”

发布日期:2025-03-07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位“招商老行家”的190余次外出足迹,串起上海电气、金雷重工等20个重大项目在东营的落地生根;项目服务专班用“保姆式”服务助力华泰化工百亿级全产业链崛起,护航321个重点工程落地;疫苗研发团队以全省唯一人用疫苗实验室为阵地,向生物医药尖端领域发起总攻……今年以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理念,聚焦本地产业延链补链,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加快完善全领域创新发展布局,奏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之声”。


一个人的23万公里


190余次外出,行程23万多公里,在近50个城市留下足迹,成功推动上海电气、金雷重工等20余个项目落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工作相关负责人张建恒手机里不断刷新的数字,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招商勋章”。


今年2月,中机轻量化汽车结构部件产业制造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作为全程参与招引的一分子,张建恒看着这个投资12亿余元的大块头顺利落地,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团队从去年8月份开始对接这个项目,辗转北京、长春等地跟投资人前前后后谈了不下十次,才最终打动了这个“国字头”公司。


在张建恒办公桌的案头,招商图谱上被笔画得密密麻麻,细细的笔迹和他的思绪一般缜密。招商看似简单,实则大有文章。“从去年开始国家出台相关文件统一了招商大市场,这就等同于所有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比的是我们的基础配套,拼的是我们的‘店小二’式服务,”张建恒说,东营有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也有港口和未来的高铁,这些基础配套能够满足投资方的要求。“咱带着满满诚意,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少让他们为手续多跑路,项目谈下来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说着,张建恒打开电脑,一张《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里,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测试认证创新基地项目的信息一览无余。“这个就是我们小组新近‘拿下’的项目,从公司注册、立项到环评、安评报告提交都是咱一手代办的。”


在东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有20多位员工和张建恒一样奔赴在招商一线,让这个春天迸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半个多月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高质量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128.69亿元的东部片区“地热+”集中供暖项目、5GW数字智能化高性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等20个优质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多个领域,投资规模大、产业契合度高、含“新”量足,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一群人的重点项目


“你们先沟通着,我接个电话!”3月4日一早,记者拨了三次毕鹏程的手机,电话另一头才传来急促的声音。原来,毕鹏程和服务专班成员一上班便赶到了国土部门,对接沟通广利临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申请用地事宜。


毕鹏程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项目服务专班二级主管。电话里,他对自己工作内容的定义是“只要涉及项目服务的,基本上啥都干。”


省重点22个,市重点48个,区重点321个……这些项目的数字,毕鹏程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办公电脑桌面上,开发区重点项目服务平台的页面打开次数最多,因为这里能清晰地看到每个项目的推进进度以及当前着重的攻坚内容。


前不久,东营市2025年春季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华泰化工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举行,作为参与推进项目建设的一员,毕鹏程倍感振奋,从前期谋划到这个总投资107亿元“大块头”的落地,服务专班所有人见证了这个项目的点点滴滴。


“我们跟企业和专家测算过,项目全部投产后,华泰化工将形成一套涵盖海洋新材料上中下游,循环化、多元化、高端化的全产业链体系,预计年产值达268亿元,同时带来56亿元的利税收益。”毕鹏程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服务专班更加坚定了服务项目落地发展的决心。据了解,为了给项目争取申报省重点项目,团队几个月前就开始深入了解企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向上沟通协调,最终让华泰化工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顺利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盘子,为这一项目后续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25万吨废盐综合利用项目加速落地,开发区还成立了由安全、环保、审批等近十个部门组成的推进小组为我们提供便利。”说起营商环境,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康对开发区的服务效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头部企业为主要支撑,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2025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实施重点项目321个,涵盖海上风电、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计划总投资1549亿元,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数量较去年均再创新高。

一项研发的“全省合

开春以来,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轮状病毒疫苗项目部经理刘记伟的脚步就没有停歇过。轮状病毒疫苗全面质量评价、稳定性研究等许多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和技术难题亟待攻克。


一项研发的“全省合围”


“这是公司被批复的首个省重大项目,也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需要在三年内突破3—4项研发关键技术。”刘记伟口中所说的“军令状”是指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项目。2024年7月,由亦度生物牵头建设的山东省人用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全省唯一人用疫苗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同年9月,亦度生物依托重点实验室,联合省食药检院、省疾控中心、省药科院申报的“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项目成功获批,计划在三年内实现五价轮状减毒活病毒疫苗国产化并填补国内空白。


如此重量级的实验室为何建在亦度生物?企业自身的实力是申报成功的基础。2012年,亦度生物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历经三千多个日夜,2021年7月12日,亦度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亦度康达®成功获批上市,填补了我省在人用疫苗生产领域空白,亦度生物也成为全省唯一有产品上市的疫苗生产企业。目前,亦度生物已具有成熟的第一代灭活/减毒疫苗开发技术,在研项目涵盖第二代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技术及第三代核酸疫苗技术,拥有3项自主研发并授权的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多次承担市级、省级科研项目。


“说实话,我们干企业的就是闷头忙生产,一开始压根没想到申报什么重点实验室。”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志昂说,在一次与开发区相关部门的交流中,他被部门工作人员一语点醒:“创新,是亦度生物的生命线,而实验室的研发可以让企业握紧这根生命线。”


在东营市和开发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亦度生物顺利“牵手”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得以“花落”亦度。“有了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就将我们和省内两所顶尖科研院所联成一个整体,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质量分析与控制、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优化、完善创新主体培育政策环境,持续创新科研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激发科技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高效结合。近三年,开发区累计争取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46项,获得上级扶持资金2.5亿元,新增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334家和558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